English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/ 新闻资讯/红马报

我的“大雁”自行车

2019-08-14 15:09:51


一天,在老家房间的抽屉里找东西,无意中看见了一本《自行车行驶证》。这本30多年前的自行车行驶证,勾起了我对自己第一辆自行车“大雁”的许多美好回忆。

我记得那是在1987年冬天,我在读初一的时候,父亲给我买了一辆大雁牌自行车。这辆26寸的自行车,车身是蓝色的,很漂亮。当时买回来自行车,高兴的心情不亚于如今拥有自己第一辆私家车的感觉。因为那时候,我家西边100米的地方,有一条南北向的机耕路,是马厩去曹桥、平湖的主要道路。小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在家旁边的田埂上玩,经常可以看见一个高高大大的人,骑着一辆28寸的自行车,每天早上、傍晚从这里路过。听大人说,这是个“吃公粮的”,在平湖城里上班。我们几个小伙伴,都好羡慕他有自己的自行车,可以每天骑来骑去。都想:“要是我也有一辆自行车多好啊!”所以说,当自己也拥有了漂亮的自行车后,在高兴之余,就是想马上学会骑车,过下骑车“风驰电掣”的瘾。

如今,我还记得,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的场景。我是双手紧握车把,左脚踩在踏板上,右脚尖点地,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向前,然后缩起右脚,车子能顺利地往前趟行一段。慢慢熟练后,我左脚踩着脚踏板,抬起右腿,穿过前面的三脚架中的空隙,右脚蹬上踏板,从半圈来回踩动,逐渐到能整圈踩起来。这样的上车法,应该说70后都不会陌生,叫“老爷上车”法。慢慢熟练了后,我就采用右脚向后上车了。刚刚学会骑车那会儿,车瘾大得很。家里的晒谷场就是我的练车场,我和小伙伴们斜扭腰肢、猛蹬踏板,踩着自行车兜圈追逐,那欢快的身影成了一道充满朝气的风景。再后来,我们不愿再在狭小的场地上骑了,我们骑着车开始向乡间的机耕路出发。

从此以后,这辆自行车就成了读初中的交通工具了。从马厩到春泉河畔的前进中学,因为当时“振兴桥”还没通,要从吴汇埭、通届桥老街那边过去,路程也有4、5公里吧。刚开始的时候,要是下雨天,我们骑车只能骑到吴汇埭南桥堍,把车子停在桥边民房边上,然后再步行到学校。

有了自行车,周末或者寒暑假去外面玩就更方便了。当时,在周末或者寒暑假,我和几个小伙伴会骑车去西塘桥、曹桥镇上去买钓鱼钩、买连环画。有时我也骑车去10公里外的平湖县城,到新华书店买书,到平湖饭店吃碗三鲜小混沌;有时我也骑车去曹兑港的外婆家玩,去吃莫家塘的菱角……

1990年9月,我去了平中读书后,每个星期六的下午,我们和几个曹桥的同学,会骑车从仓弄向南出发,穿过西小街,从汽车西站向西,在老07省道过九里亭,经曹桥集镇回到马厩。一路骑行,几个同学欢声笑语,一下子忘却了读书的紧张与疲惫。我记得,当时每到周六下午回来时,在车棚取车,轮胎总是瘪的,总要到校门口的修车铺里打气或者补胎。还有车子的刹车片也时常要更换、链条有时也要松掉。可以看出,车子骑了几年后,车上的零部件都到了更新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 1993年8月参加工作后,这辆大雁还陪伴了我一段时间。到了1994年夏天,我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一辆当时昵称为“跑车”的山地自行车。这辆车造型美观,车把是直的,还有调速器,车身更轻,速更快。于是,陪伴了我7年的大雁自行车就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
   虽然现在有了私家车,出行更方便。但,当我看到这张泛黄,承载了历史印记的自行车证,我还是难忘30年前的那辆“大雁”,那是我青葱岁月的美好回忆。

 

 

 

文/毛建良



信息产业部备案/许可证编号 浙ICP备14022524号-1